中国金融保险资产占比

2024-05-19 04:57

1. 中国金融保险资产占比

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见表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794.39亿元,国家投资债和投资公司债共313.98亿元,金融机构债1182.97亿元,企业债1738.3亿元,股票(A股面值)119.56亿元,大额存单1796.28亿元(中国证监会,1995)。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1978年为93%,1986年为87%,1991年为84%,1995年为83%。这一比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呈下降趋势,但90年代以来下降缓慢,说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中国金融资产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货币化)的过程。8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较快,进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来。中国的储蓄主体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国营企业变为现在的老百姓。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改革前政府积累占总积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国内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5%,其中居民储蓄占1.2%,政府储蓄占15.4%,企业储蓄占18.9%。也就是说,1978年社会总储蓄的96.7%来自政府和国营企业。1978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9%,占当年社会存款总额的16.2%。改革前,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银行的贷款也主要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事业的存款。1978年,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9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8%。1995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4万亿,其中近3万亿是居民储蓄。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了,最大的储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了。国家通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钱投资建设国有企业。因此,国营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说是在国家银行里存款的老百姓。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来。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从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到1995年,共发行企业债1738.3亿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约4500亿,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个人股。国家股大多是靠过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价值折算的,实际现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发行可以使企业筹到现金,但能够被批准发行股票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这样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能筹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在主要金融资产之外,还有其他金融资产,比如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这些金融资产,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所有权、参与权和处理权,并以此获得收益。但目前民间借贷、民间集资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概括为:储蓄主体在改革开放中由政府变为老百姓;国家政府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渠道狭窄;其他不动产市场刚刚起步。这就使老百姓把绝大部分积蓄存在银行里,银行把大部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造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升高。二、中国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什么迅速增长?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货币化过程,另一条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这里我们主要分析货币化过程。货币化有两种含义:一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即国家用印钞票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化,即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改革转轨过程中,产生超常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本文的货币化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1978到199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7%,通货膨胀率平均为7.5%,广义货币(M2)平均每年递增25%。广义货币增长率在这样长时期里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中是少见的。据笔者保守估计,从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铸币收入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谢平(1994)估计,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货币发行收入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4%。海外经济学家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的实际综合赤字那么高(约占GNP的8-9%),通货膨胀率却不很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化带来的铸币收入。表2给出了中国货币化过程的主要指标。中国的广义货币(M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间呈快速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实属罕见。在1994-1995年间,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美国为59%,英国为104%,日本为114%,德国为70%,印度尼西亚为46%,韩国为44%,马来西亚为89%,菲律宾为50%,新加坡为89%,泰国为79%(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报)。中国的这一比重远远超过周边发展中国家,就是和英、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日本。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资产投资的选择不多,银行储蓄一直是主渠道。这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样高不是经济主体的自然选择,而是在现有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下不得已形成的。表2中货币与广义货币之比(M1/M2)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从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说,不仅广义货币增长快,而且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广义货币中居民储蓄的比重不断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资产大都压到银行存款上了。1995年现金净投放600亿,全社会流通现金量只比上年增长8.3%;M1增长16.8%;M2增长高达29.5%,比25%的控制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还可从各国金融资产结构比较中看出。表3给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结构的比较。1993年中国股票市值占GDP的9%,债券市值占GDP的11%。而周边国家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148%,债券市值平均占GDP的30%。英、美、德、日四个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75%,债券市值占GDP的74%。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周边发展中国家。三、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畸形的后果1.企业负债率高。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数字,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为18.7%。1990到1993年分别为58.4%、60.5%、61.5%、71.7%。1994年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上升为75.1%,若扣除实际的挂帐损失,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3%(吴晓灵,1995)。2.金融运行风险高。首先,银行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国家银行贷款年周转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转一次。第二,国有企业相互拖欠严重,国家银行应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达22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第三,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2.3%,如果按国家银行1995年底贷款余额为4万亿元算,大约有9000亿元的不良贷款。第四,国有银行经营困难。中、农、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润343亿元,1994年降为166亿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现除中国银行外的全行业性亏损。3.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在总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净亏损,亏损总额达34.1亿元。亏损企业比重从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这个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刚,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况略有好转,但总体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国营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债务负担重,许多国营企业资本金不足,特别是1985年实行拨改贷以后,有些国营企业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流动资金全靠银行贷款。国营企业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全都给银行还本付息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国金融保险资产占比

2. 我国保险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比例

我国保险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比例太平全家福三代同堂卡(2021版)是由太平财险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热门保险产品,保障情况如下:意外身故、伤残最高身故保额 10万(主被保险人、配偶共享保额)10万(父母、子女共享保额)最高伤残保额 10万(主被保险人、配偶共享保额)10万(父母、子女共享保额)伤残赔付比例 10-100%基本保额【摘要】
我国保险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比例【提问】
我国保险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比例90%【回答】
我国保险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比例太平全家福三代同堂卡(2021版)是由太平财险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热门保险产品,保障情况如下:意外身故、伤残最高身故保额 10万(主被保险人、配偶共享保额)10万(父母、子女共享保额)最高伤残保额 10万(主被保险人、配偶共享保额)10万(父母、子女共享保额)伤残赔付比例 10-100%基本保额【回答】

3. 2021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占比金融总资产比例

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同比微降0.79%。其中,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1.17万亿元,同比下滑2.16%,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32万亿元,同比下降0.30%,其中,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2.36万亿元,同比下降1.71%;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8447亿元,同比增长3.35%;人身意外伤害险原保费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3.07%。
从公司角度来看,2021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3.12万亿元,同比下降1.42%。其中,意外险、健康险业务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583亿元和70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0%和0.14%。2021年,财产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0.68%。农业保险、意外险、责任保险也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速,2021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75%、15.90%、12.99%。2021年,车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7773亿元,同比下降5.72%。
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12146万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24%。截至2021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达24.89万亿元,同比增长6.82%;净资产总额2.93万亿元,同比增加6.4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3.23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62万亿元,债券9.07万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95万亿元。【摘要】
2021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占比金融总资产比例【提问】
您好老师!正在为您整理答案!请您稍等一下!【回答】
您好老师!让您久等了!【回答】
【2021金融市场统计数据】2021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回答】
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同比微降0.79%。其中,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1.17万亿元,同比下滑2.16%,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32万亿元,同比下降0.30%,其中,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2.36万亿元,同比下降1.71%;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8447亿元,同比增长3.35%;人身意外伤害险原保费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3.07%。
从公司角度来看,2021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3.12万亿元,同比下降1.42%。其中,意外险、健康险业务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583亿元和70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0%和0.14%。2021年,财产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0.68%。农业保险、意外险、责任保险也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速,2021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75%、15.90%、12.99%。2021年,车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7773亿元,同比下降5.72%。
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12146万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24%。截至2021年末,保险业资产总额达24.89万亿元,同比增长6.82%;净资产总额2.93万亿元,同比增加6.4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3.23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62万亿元,债券9.07万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95万亿元。【回答】

2021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占比金融总资产比例

4. 金融保险业领衔行业景气

截至8月23日披露半年报的999家 上市公司 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按照中国证监会标准分类的22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净利润同比出现增长,仅农林牧渔业一个行业业绩略有下滑。其中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整体业绩增幅超过了100%,处于行业景气领先地位。 
  
  行业景气继续提升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截至8月23日沪深两市共有99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这些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381.06亿元,同比增长了72.50%,每股 收益 相应由去年同期的0.16元提高到0.24元。 
  
  从行业看,前年净利润同比提高的行业仅有12个行业,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提高到19个行业,今年22个行业中又有21个呈现景气态势,行业景气继续显示提升态势。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超过50%的行业有11个,占所有行业的一半。其中信息技术业、综合类和传播与文化产业以256.50%、139.55%和127.76%的业绩增幅居前三位,金融保险业、机械设备仪表、房地产业以118.10%、111.35%和110.62%的涨幅紧随其后。 
  
  从利润贡献看,虽然信息技术业、综合类和传播与文化产业业绩升幅居前,但由于公司少,利润贡献有限,如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盈利仅有3.22亿元。即使三者相加也只有41.67亿元,在整体行业利润中的比重仅占3%。相对而言,金融保险业却是业绩大户,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85.08亿元,行业占比达到27.88%。此外,钢铁、有色金属的价升量增也使得金属非金属业收获颇多,净利润仅次于金融保险业,达到333.97亿元;此外,机械设备仪表和电力煤气及水两个行业也有百亿元以上的业绩贡献,房地产业的净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22.61亿元提升到47.63亿元。 
  
  金融保险显“财神”本色 
  
  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来衡量行业业绩,金融保险业则以每股0.40元的业绩拔得头筹,金属非金属和采掘业以每股0.36元的含金量并列第二,房地产业的加权每股收益为0.17元。 
  
  数据显示,金融业的银、证、保业绩全面开花。据统计,披露半年报的17家金融类上市公司有15家实现了业绩增长,仅有东北证券(000686)和S*ST化二(000728)的净利润出现了下滑。不过,这两家公司均被证券公司借壳,注入的优质券商资产将会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这可以从已成功借壳的证券公司的业绩中得到佐证。今年上半年,借壳都市股份(53.93,0.42,0.78%)(600837)上市的海通证券实现净利润达到20.41亿元,较2006年同期上涨了853.15%,每股收益达到0.60元。同样受益于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增长的宏源证券(43.88,1.30,3.05%)(000562)和中信证券(94.95,5.30,5.91%)(600030),上半年业绩增幅也分别达到1983.17%和442.41%。 
  
  银行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也不俗,除刚上市的南京银行(601009)增幅较小外,其他公司的业绩增幅都较大,其中 招商银行 (37.55,1.13,3.10%)(600036)等三家公司的利润增幅在100%以上。此外,保险业的中国平安(93.36,0.50,0.54%)(601318)也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业绩答卷,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0.63亿元,同比增长了104.38%。

5. 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之所以获得较快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业改革创新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也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首先,综合经营满足了新形势下金融业开展“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要。客户的金融需求已不局限于存、贷、汇等传统业务,而是包括投资银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和分业经营相比,综合经营可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更便捷地满足顾客需求。其次,综合经营是金融机构拓展多元化收入的需要。对金融机构而言,综合经营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可以实现协同效应、降低成本。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难以继续依赖传统的存贷利差盈利模式,迫切需要开展多样化业务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提升抗风险能力。最后,我国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国际上大型金融机构一般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综合经营,在客户营销、业务推广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品牌优势。我国金融机构通过综合经营,可以充分发挥网点和客户资源多的优势,改善单一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以此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

6. 2019 保险占金融资产 百分比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每一名日本公民一出生,就背负着750万日元(合约人民币55万元)的债务。以日本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500兆日元的数目来计算,日本的债务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倍,一般国家破产大约是债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日本已濒临危险水域。一向被认为富裕的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状况?追究原因,是因为高龄化社会。政府支付年薪给退休国民,以及医疗费的增加。而且在90年代以后,受经济刺激政策影响,政府开支不断膨胀。日本人口现在约1.2亿人,但因生育力不足而问题日趋严重。人口学家警告,到2050年,日本人口可能要减到8000万人。少数的下一代要担负起上一代所遗留的庞大债务,更让日本人不敢生小孩了。日本的债务主要是发行国债。最大的债主9成以上是日本银行、邮政储金、保险公司、年金基金等,这些资金当然来自民众的口袋。所以日本人现在把钱无利息(近20年间接近零利率)存到银行,等于间接持有政府债务。日本政府之所以背负如此庞大的债务还不破产,主要是国民的金融资产还很多,一般家庭的存款与股票投资等个人金融资产,加起来大约有1400兆日元。国际货币基金的估算显示,到2019年,日本债务将超越个人金融资产,个人小家将再也无法承担国家庞大的国债。也就是说,再过十年,如果日本财政没有得到改善,日本破产的可能性就很大。

7. 保险业现在在金融界到底有多重地位

中国所谓“金融四大支柱”,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银行即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渠道。由于银行业前期的“半官半商”色彩和长期经营优势,获得了其他三类金融机构难以匹敌的品牌、资产和渠道优势。目前银行业开放速度加快,国有银行改制行路大半,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分别寻找自己的细分定位。与此同时,有实力的银行发起了保险业投资的新攻势,其公司金融部们也开始向投行功能过度,而带有信托性质的理财业务也逐步开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型银行将成为兼具所有金融业务职能的“全能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证券业实际上是从商业银行的证券部门分离出来的,也就是欧美所谓“投资银行”。由于市场规则混乱,资本市场低迷,对外开放迟缓。目前的证券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迷时刻。此时监管层有意放宽证券业开放,国际投行纷纷“逢低吸入”,可以想见,外资将在中国证券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随着高层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如果股市复苏,流失到海外的融资大单返回A股上市,证券业或有一线生机。保险业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国保险业正经历过一波投资高潮,目前正处在盘整期。整体来看,虽然中国人口众多,社保体系不完整,正是寿险业的天堂。但中国贫富差距严重,真正消费保险的群体远未崛起。而在此前的“寿险业大爆炸”中,代理人的诚信广受质疑。所以保险业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惨淡经营的过程。信托业是中国“特产”。在国际上,信托仅是一种金融协议模式,并不构成一个行业,中国的“信托公司”在国外大致相当于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身为“最有想象力的金融工具”,信托业在中国“兴风作浪”,典型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目前监管层把银行作为重点,对信托业以“严加管教”为主,已经连续进行了5次大规模整顿,中国信托业还在摸索自己的道路,短期之内都不可能进入金融业的主力地位。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保险业现在在金融界到底有多重地位

8. 保险类金融产品 现状

属于。金融保险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人才。通过该专业的教学,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保险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保险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保险业务经营技能(主要指展业、承保、防灾、理赔等业务技能)、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保险工作实际能力,成为能够从事保险实际业务和保险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1.货币银行学2.保险学3.财产保险4.人身保险5.保险营销6.海上保险7.保险公司经营管理8.风险管理9.公共基础10.个人理财11.金融法规概论12.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学。本专业紧密结合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体现企业人才需求的特色,为基层一线及基层管理岗位培养人才,突出职业应用技能;既考虑国情又瞄准国际趋势,建立了科学、前瞻、实用的专业教学体系;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训指导,以保证学生学以致用,依托企业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