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2024-05-06 03:34

1.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你了解吗?看完涨知识了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2.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

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爆发宣告了世界经济步入“大调整”与“大过渡”的时期。这种大时代背景与中国阶段性因素的叠加决定了中国经济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并呈现出与周期性调整不一样的新现象和新规律。因此,宏观调控理论、调控模式及其工具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1“新常态”不仅具有坚实的事实基础,还有相应的理论支撑编辑
自201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在本轮调整中呈现出几个新现象:一是随着GDP增速逐步回落,CPI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整体性通缩;二是随着GDP增速跌破8%的水平,就业水平并没有恶化,反而在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中有所改善;三是很多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依然不错,但总体金融风险却在持续上扬。传统的周期理论和发展理论都不能很好解释这三大现象,但潜在经济增长理论与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却能够充分说明这3个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在增速的回落,不是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下滑。[1] 

2治理“新常态”的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应该转换编辑
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导型因素是结构性的,凯恩斯主义的逆周期调控理论就不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理论基础,需求导向的强刺激就不能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合理选择。因此,结构性改革政策框架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方面通过改革来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强化总供给、总需求对于价格机制反应的灵敏度,另一方面通过化解深层次结构问题,创造新阶段的增长源。[1] 

3宏观经济调控要强调定力,还要强调底线管理编辑
目前中国不仅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的叠加期,同时也处于房地产周期、全球化周期、存货周期以及固定投资周期的叠加期。这决定了我们依然面临着不少周期性问题。
但是,如何区分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却是大难题。在一个实际与潜在增速都存在易变性的时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底线管理,即一方面要守住就业的底线和通胀底线,另一方面还要守住风险底线。守住这些底线,在很大程度上就守住了宏观经济潜在水平的大致区间和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所以,宏观调控一方面需要强调在面对趋势性回落过程中保持定力,切忌草率启动强刺激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底线管理、区间调控”。[1] 

4要不断探索新的宏观调控工具编辑
这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将“微调”与“预调”常态化,在“新常态”框架中合意的增长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二是打破“调控”与“被调控”的两分法,将改革与调整贯彻到底。当前,结构性问题不仅出现在宏观经济运行体系之中,也出现在调控主体之中。因此,传统的改革者与调控者都是被改革与调整的对象。三是重视结构性问题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传统宏观经济政策不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中国目前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持续攀升的环境中,必须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三只手。四是在区间调控中更注重定向调控,瞄准突出问题确定“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应该强化“定向宽松”与“定向收紧”相组合的结构政策,如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稳健的基础上,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进行定向宽松,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定向紧缩。五是突破传统分类治理的教条,强化综合治理的导向。在“新常态”中,社会、经济、宏观、微观的运行体系都面临重大调整,都将出现强烈的外部性,因此单一领域的工具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改革与调整需要各领域的多种工具相互配合进行综合治理。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1] 

5新常态下的新机会编辑
我国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新常态背后有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机会要比过去大得多。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最少有七个机会。

6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机会编辑
概说
“十二五”初期,七大新兴产业占经济比重只有5%,计划到2015年占比提高到8%,到“十三五”提到10%。这就意味着从“十二五”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在20%~22%之间。比如节能环保产业,未来5年内的投资需求超过3万亿元,固废处理投资有望达到7000亿元,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投资超过8000亿元。未来7年内,新能源投资将达到5万亿人民币。[2] 
服务业的跨越性发展和机会
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值得期待的是服务业。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是在70%,全世界平均在60%,我国则不到50%。
我国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服务业成了中国第一大就业主体,吸纳就业人数超过了制造业。照这个趋势,未来几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要达到50%,等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和。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资本的贡献,净出口的贡献则是负数。[2] 
城镇化的机会
去年四季度,中央开了城镇化会议,提出了新城镇化概念,就是“人的城镇化”。过去农民工到城里打工,本质还是农民,到一定的时候还得回家种自己的自留地,这不叫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是现在已经在城里的2.6亿农民工,首先要变成城里人,户籍要改变;其次,他们要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教育、养老和各种服务,享受城里人享受的一切。
这个巨大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机会。一个农民进城,国家至少要投资10万元,算算2.6亿人相应投资是多少?城镇化是我们未来二三十年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推动力。[2] 
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机会
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政策,现在看政策已经起到了效果。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几年,劳动力人口红利的减少,中西部的发展机遇大了,这几年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远超过沿海的。中西部和东部刚刚改革开放时的基础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接受了改革开放。所以,今天中西部的崛起完全不必像东部沿海需要那么长的时间。[2] 
中西部崛起还有一个优势,《福布斯》叫“城市经营成本指数”,即在不同的城市办企业,经营成本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个优势不一定永远有,将来还是要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来取得优势。
技术变革的机会
在我国,移动互联和大数据不仅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国的手机用量达到了13亿部,是全世界最多的,移动互联用户达到5亿户,也是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的。据测算,我国2015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会超过1.5万亿元,每年增长将近100%。加上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传感器的普及,一个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会给我们的产业带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2] 
企业“走出去”的机会
我国这几年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的国家。“走出去”有很多挑战,制度、法律、贸易封锁、融资难、文化等等,但从主流上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是一个好时机。
欧美国家现在主动招商引资,特别是美国。美国认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允许再发生,因此又开始再工业化过程。另外,欧洲国家也积极欢迎中国企业到他们那里投资,有一些国家给予减税,甚至免税优惠。但中国不光要看到欧美市场,还需要到新兴市场去投资。[2] 
新兴业态的机会
现在很多新的业态涌现出来,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比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中介服务平台。
还有基于产业链、工业链的延伸和细分的业态,包括服务外包、服务配套、配件研发、商贸、物流,也是很好的机遇。基于社交网络趋势,像博客、微博、微信、交友、婚恋,即时通信类,像上哪吃饭、买什么东西等等,太多了。这些都是新的业态,都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2]

3.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虽然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国新办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r\n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待目前经济发生的一些变化,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盛来运认为,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r\n  ——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三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明显。\r\n  ——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r\n  ——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跑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比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继续减少,居民收入的中位数的增速要快于平均增速,这意味着内部收入的差距也有所改善。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4.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所谓经济的“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 
“稳定性状态”的简称。显然,这里隐含了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概念,即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内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 
“稳定性状态”的简称。

  依此定义,“经济新常态”,由于有一个“新”字,那就一定是相对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或者是相对于“历史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在维度上难以穷尽,而且在内涵或形式上也无法完全控制或重复,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别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的经济运行状态,一旦趋于稳定,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那就是经济运行的“新常态”。

5.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什么是经济的新常态?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6.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


7. 什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理解十三五的金钥匙——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1、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银河证券强调的“延续出清”,正是这一基本宏观经济学含义。中国式出清,走的不是美国人那种“集中破产潮”的快速出清道路,而是政府主导型的缓慢出清道路。过剩产能和传统行业的高杠杆在政府保护之下,依托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缓慢消化。政府稳住这些传统的东西,让其不倒,等待他们在发展之后能够被接受。高杠杆和泡沫化,也将是在政策引导之下逐步破解。为此,我们要关注政府的“撇帐行为”。政府和谁划清界限,就表明这个领域将要面临市场化风险了。

2、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全面化解产能过剩,用的是中国式出清,政府一边撇帐,一边保护传统就业部门熬下去。

但一味的保护传统产业,资源就会像肿瘤一样堆积在落后部门。这就是过去2年对“刚性兑付”整顿的思路。“利率”是最根本的杠杆,传统部门的刚性兑付去除了,才能逼迫资金冲进有风险的创新领域。

宏观调控方式:将正式告别四万亿以来的调控思维,有条件地向“供给学派”靠拢。这里说的有条件,是国有企业的特性决定的,也是中国稳增长所需要的,中国经济不会采取全面市场化出清的宏观手段。


3、生产能力和组织方式: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啥意思呢?以前是国家带着大家一起追赶发达国家;以后是政府给大家掌灯,民营企业自己要鼓足了劲去追。这并非政府不管大家了,而是要做的事情不一样了。以前我们缺的是社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重工业基础,这些玩意,必须政府带着大家一起搞。现在这些都有了,但我们没有苹果、没有思科、没有硅谷,这些新玩意,要靠自由市场的激励。政府给大家看好门,大家放心向前冲。这就是“供给学派”的核心观点所在。鼓励创新的新供给、新产业。

新三板是资本市场为适应这一趋势的新阵地。银河策略新三板团队将在1月中旬发起“金融街新三板俱乐部”发起人大会。期待您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纪元。

4、市场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这是和生产能力和组织方式相适应的。在新的产业结构下,传统的价格战将失去战场,国民需求的升级,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必然是差异化、质量型的。利好的产业:专业服务业、商业服务业。

5、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资源环境的约束,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仅是对现有的污染治理必须加快推进,更是要求各行各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流程,进行环境友好型改造或更新。基于环保领域的设备制造商和生产性服务业,将长期受益。



6、出口和国际收支: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国内发展的数量约束边界非常明显,对国际收支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出口导向国家,这是一次历史的转折。高水平引进来就是强调进口,不能再守着一堆外汇等贬值了。进口的关键是资源进口和技术进口。大规模走出去,就是鼓励资本开拓国际疆域,不要局限于本国。

7、生产要素: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粗放的劳动力、粗放的环境、粗放的资本、粗放的土地,都成了永远的过去。未来,一切都遇到了数量边界的约束:环境要环保、资本要运作、人力强调知识,推动生产函数升级要靠技术进步。以科技服务为主导的产业,在美国GDP中的比例已经接近20%,这一比例在二战之后尚不足5%。

8、投资需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互联互通怎么理解?过去中国的发展是区域割裂的,也是部门割裂的,从而导致很多本该在区域之间,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东西分开了。比如:天津的道路,到了河北边界就断了;住建部的数据系统,其他部委的系统就访问不了。这意味着中国的管理将要成熟化了。新产品?如何选择?敬请参考银河策略报告《科技型成长股:渗透率的游戏》。

其他各类新的投资,都是基于前面所述的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本质:数量再难超越过去,质量才是主线。


9、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为什么我们最后谈消费?消费决定供给吗?不是,是供给决定消费!关键是,谁来供给。过去的国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都是欧美供给的,今后要我们自己国家的厂商来供给了。以往这类消费,是少数人群;今后这类消费,是大家都这样个性化。这就是市民社会的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背后,本质是品牌化。消费品的品牌,代表着使用人群的生活费方式和文化认同。品牌战略如何做?敬请参考银河策略报告《大众消费品:品牌的故事》。

什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8.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 经济新常态解释

1、经济新常态(New normal of economy)是经济学的一个定义概念,指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稳定增长。
 
 2、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以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使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扩大是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3、所谓经济的“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 “稳定性状态”的简称。显然,这里隐含了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概念,即所谓经济的“常态”应该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内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 “稳定性状态”的简称。